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资料 > 教学反思

渔歌子教学反思

时间:2024-04-15 16:18:27
渔歌子教学反思

渔歌子教学反思

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,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,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,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渔歌子教学反思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渔歌子教学反思1

一、自主学习,小组合作,但还不够成熟。

在设计中,我主要采用“自学提示的方式。“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,而在课堂上,老师只是起引导、加深点拨的作用,全部由学生自主交流,完成整首词的学习。整堂课,取得了良好效果,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,在课堂交流时,往往参与度不够。比如在学生欣赏画面理解词意时应该要利用课本中的画面,学生更好理解。“斜风细雨不须过”在这句的理解上教师并没有明确点拨,忽略了对比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

二、“吟咏”,体验了词的韵律美,但还不够深入。

在课堂上,我播放了配乐,还播放了《渔歌子》改编的歌曲。学生听了很新鲜,觉得很有意思,也能像模像样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吟咏这首词。但在教学中,我只注重了吟咏的形式,但整堂课时间的把控不足,在吟诵方面的时间不够。

三、“拓展”,感受了词情,但还不全面。

课堂上,我出示了作者张志和的生平介绍,让学生从中看出张志和一心远离官场,真心隐逸山林的高洁情怀。还通过出示张志和哥哥的《渔歌子》与张志和的《渔歌子》的对比,体会到词人“不须归”的坚定决心。但对于拓展的诗歌学生读的不够,没有加注释,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。

总之,上这样的汇报课,我真的感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,感受到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真的有一定帮助。当然本节课也不足之处,自己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,今后我将注重积累,以使自己能将评价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。

渔歌子教学反思2

《渔歌子》是唐代词人渔歌子,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,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,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,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,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。教学中,我紧抓情感主线,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词的意境,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。

一、发现美景,体会诗中美景

词中所描绘的江上渔舟,两岸红桃,雨中青山,天空白鹭,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,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,寄托了作者爱自由、爱自然的情怀。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图片、录相充分地让学生进入到景美人爱的意境,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,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。

二、师生互动,营造轻松气氛

课堂是师生一起探究新知的一个领域,而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又取决于课堂的气氛,因此我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,将自己的感受、感悟、感情、感动融于其中,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,学生也在笑声中、沉思中、感动中一起领悟。

三、谈话交流,拓展加深体会

以往教学诗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逐字逐句理解意思,但这样显得呆板而枯燥,我先让学生读词圈出景物,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,再通过想象画面对词入座落实了字形、词义,整体结合起来,又把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。避免了单调地解释诗意。再让学生由画中提到的景物想开去,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,让词的内容内化为每个学生心中的画面。通过学生的用心感受,对词有新的认识以后,再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。而结尾的拓展,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抓住重点的字词进入诗中的意境,体会诗人的情感,同时通过对比也更加深对该词的理解。

四、悟写结合,拓宽想象空间

一篇教材要尽量大的发挥它在本位上的教学价值,而该词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。从单调的字面表达到色彩明丽的直观画面,从枯燥的文献资料到词中对话的深刻体会,这都是学生发挥想象,让思想深入其中的过程。为此,我在课上积极让学生图文结合,充分展开想象,使每幅生动的画面内化为语言,很好的巩固了内化语言的功效。

渔歌子教学反思3

同多数古诗词一样,张志和的《渔歌子》语言简洁,意境优美,如何让学生积极想象画面、理解词的意境并且能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呢?我在梳理了“景物”之后设计了这样的环节:

斜风细雨不须归——为什么垂钓的人不想回去呢?他留恋什么呢?请想象画面,用最美的语言来回答,要加上合适的形容词。如“他留恋绵延不断的青山。他留恋洁白如雪自由飞翔的白鹭”。 首先进行四人小组讨论,交流你们的想象和语言,接着指名说句子。 若干名学生说完后老师提醒:把你们的这些串起来不就是一首诗吗?“如诗如画”形容的就是这么优美的语言啊!一起来根据关键词(景物)吟出这首集体创作的诗吧! 最后小结:田园诗往往意境优美得像一幅山水画,刚才我们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这幅“画”,对这首词理解得更好了,来,伴着音乐背一背吧!最后通过课后作业“创作诗歌”巩固课堂成果。

从上课情况来看,学生们非常活跃,说出来的句子也很美,还说出来“他留恋美景中自己悠闲自得的心情”之类的句子,对诗的意境感悟得更加透彻了。用诗意阐述诗意,也许是更适合古诗词的学习方法、也更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吧!

渔歌子教学反思4

20xx年3月31日,多媒体教室,校级创优课如约而至。曾经想过拖延,再好好准备一下,但是,既定好了日子,如果可以,也不想再改变。

上课之前,去了一趟多媒体教室,试了试课件,自己试着讲了一遍,理了理思路。带学生,准备上课,一切按部就班。对于自己准备比较充分的课,上起来还是比较有信心的。随着导入、揭题,课程一步步步入正轨。学生们的朗读尤其让我惊喜,很多学生已经跨过了生字生词,基本掌握了节奏和韵律。本以为会成为难点的“读出自己的味道”,没想到初步就成功了。但是,有的同学是一开始就掌握的'不错的,也有的同学,还需要老师的指点。好在,大部分同学,在这堂课上的朗读,能够有所进步。

在入情入境部分,我设计了教师配乐朗读,将学生引入诗境,想象画面。由于感冒的缘故,我十分担心自己能否读好,这关系到孩子们是否能进入情境。好在,声音还算可以让人接受,加之配乐比较优美,即兴发挥了一下,学生们还倒算乐在其中。之后,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,同学们的所见比较丰富,甚至有的还闻到了花香,听到了鸟鸣,这课堂中的生成令人惊喜。期间穿插了“白鹭”这一意象的介绍,本以为会不好理解,没想到李言蹊和陈聪两个人帮了我的“大忙”,一个说出了一身洁白,志向高洁;一个说出了自由自在之感,为我节省了时间。随后,教师揭示,相信很多同学都应该理解了白鹭的意义。“以我观物,物皆着我之色彩”,张志和眼前只看到白鹭,没有看到其他的鸟儿,就表明了作者的志向,此处学生难以理解,于是教师就说出来了,好在,学生也理解的差不多。桃花流水节奏的划分是课始一个学生在朗读时无意暴露出的,我借此埋下伏笔,现在揭示正是时候。同学们想了一会,就明白了桃花随流水的意境。但是,鳜鱼的讲解中似乎有些打破了课堂的美感。因为知道学生们可能很多都没吃过鳜鱼,难以产生对鳜鱼的喜爱,所以,我就找了几幅鳜鱼做成的 ……此处隐藏5037个字……2

在《渔歌子的教学中,让学生自己去读,去了解词的大意,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,特别强调让学生比较同是描写江南春景的两首词的异同.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,不是很理想,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结果——比较异同,忽视了过程的体验——朗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美景,体会词人寄情山水,悠然自得的乐趣.

让学生初读正音,自学了解词意,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之后,就让学生比较和前一首词的异同,从学生发言情况来看,学生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表面说说想法.因为学生还没有很好地去体验,感受《渔歌子》这首词所描绘的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,烟雨迷蒙的图景.雨中青山,江上渔舟,天空白鹭,两岸桃花,青笠绿蓑,色泽鲜明,但又显得柔和,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.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,也反映了他高远,冲澹,悠然脱俗的意趣.老师没有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,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,学生如何能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呢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再多读读词,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,感悟,启发学生展开想象,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.另外,古诗词的学习应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,学生徜徉在古诗词的王国中,课堂应当别具一番情趣.但是,学生没有被美的经典诗词所吸引,这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有关,教学生词,教师就应该有一定词的积累,有一定的鉴赏能力,教师的语言应有一种古典文化的魅力,给课堂营造一种学习诗词的良好氛围,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.

渔歌子教学反思13

《渔歌子》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,作者运用“写意山水画”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,色彩艳丽的画卷。所谓“以诗传情、以诗言志”,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,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。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,从容自适的渔翁,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、烟雨迷蒙的图景。雨中青山,江上渔舟,天空白鹭,两岸红桃,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,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。

所以,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,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,想象画面,词画交融,进入意境,体会情感。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,这副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,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。教学过程中,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,生动有诗意,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。然后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,指导学生品读出“不须归”所蕴涵的情感。此外,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,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,丰富画面的同时,也让学生学以致用。

其次,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,紧紧围绕教学目标,并力图体现“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,以学生为主体,自主合作,营造融洽、和谐、民主的教学气氛;教师参与引导,与学生平等对话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。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,培养学生欣赏美、鉴赏美的能力。同时,“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”,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,让学生不仅“学会,还会学”!

在执教完本首词,我的脑海里便开始反思其中的遗憾与愧疚,收益颇多:

1、时间应该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。朗读指导的环节里可以再花多一些的时间,让学生读得更到位。吟唱古词,一来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,二来是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。但这部分花的时间比预计多。

2、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高涨,但我倾听时却不够细心。倾听学生的发言也是一门艺术,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,当出现学生的回答有些偏离主题时,应该要仔细捕捉有关信息,作适时引导。

3、其实整堂课下来觉得自己还是不够淡定,内心不够平静,没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刚刚好。

总之,经过这一次的赛课,收获很大。我将不断学习,以求更上一层楼!

渔歌子教学反思14

今天进行了第九课《词两首》的教学,我是两首词同时进行教学的,大致的思路和诗一样,在教学完第一首词《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》后,让同学们进一步总结学习古诗词的方法:

1、同桌交流理解的字、词。

2、不理解的查资料或问老师。

3、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词的主要意思。

4、品味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。

随后,让孩子们按照方法同桌自学《渔歌子》。

……

几分钟后,

师:好!同学们,我们交流一下。

……

师:同学们,这首词中,作者为我们描写了许多的景物,谁来说说,都有哪些景物?

生1:西塞山、白露、桃花、流水、鳜鱼、风、雨。

生蠢蠢欲动。

师:还有?(还有)

生2:还有一个钓鱼的老翁。

师:你怎么知道的?

生2:青箬笠、绿蓑衣,还有文章的插图。

师:你真会学习,观察得很仔细,课文的插图是很重要的,它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去感受。

师:同学们,让我们闭上双眼,静静地聆听着优美的古乐,心中默默地背一背这首词,想一想,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?(播放古曲渲染气氛。)

静静地等待着,不一会,一位同学举手了。又不一会,两三个同学举手了……随着时间的推移,小手渐渐多了起来。

生1: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。

师:“连绵起伏”这个词用得很好。就这样,还有谁来交流?

生2:我仿佛看到了姹紫嫣红的桃花开放了,河里的鱼儿在欢快的游动着……

生3: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前有几行白鹭在自由自在的漫舞……

生4:我仿佛看到了老翁的鱼篓里装着自己亲手钓到的鱼儿,心中充满喜悦……

生5:我仿佛看到了连绵的西塞山前点点白鹭在漫天飞舞,和煦的风吹在人脸上很舒服,老翁看到这样的美景,有些陶醉了。

……

孩子们的发言越发让我激动。

师:同学们,如此美丽的画面,诗一般的美妙,将你看到的画面用笔写下来好吗?

点头。

不一会工夫,便有同学举手。

从他们声情并茂地交流中,我感觉很知足。

学生对于古诗词很熟悉,六年级的孩子,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词的方法。课堂上,让孩子们相互交流,自己弄懂古诗词的大意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已没有任何问题。

这时如果将剩下的时间用来让孩子们感受、体悟、想象诗词所描绘的优美境界,让同学们在感受充盈之时一泄于笔尖,那将是多么畅快的事。

渔歌子教学反思15

张志和,是画家、是诗人、是词人、还是哲学家,他的词中有画,画中有词。《渔歌子》就是这位“烟波钓徒”的作品,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,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,喜爱自由、热爱自然的情怀。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,从容自适的渔翁,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、烟雨迷蒙的图景。雨中青山,江上渔舟,天空白鹭,两岸红桃,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,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。大概是因为喜欢古典诗词的原故吧,好像教学诗词的课前准备工作要比学习白话文时做得充分一些。课堂中,通过“问题引领、学法指导、激励评价”开展教学。

《渔歌子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